龙川文秘网 - www.longcan-chem.com 2024年04月30日 01:39 星期二
  • 热门搜索:
  • 当前位置 首页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初中语文的教案6篇

    来源:网友投稿 发布时间:2024-04-11 08:00:05

    初中语文的教案知识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能力目标: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情感目标:能够体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语文的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的教案6篇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1

    知识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三峡的美丽景色;

    能力目标:

    能按照游览的顺序,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想象所描绘的景象。

    情感目标:

    能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三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处景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三峡风光的图片资料;教师制作的教学网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师生评价。

    二、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老王的不幸。

    2.把握老王、杨绛及家人的善良。

    过程和方法目标

    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会“我”的平等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教学难点

    领悟“我”平等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品读法、合作探究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能从文章哪一句话看出杨绛对老王的感情?

    2、文章的最后一句话。

    3、文中“幸运的人”指的是谁,“不幸者”指的是谁?

    三、合作探究

    (一)认识不幸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1-4段,完成下列表格,了解老王的不幸。

    姓名性别职业

    身体状况

    家庭情况

    居住条件

    (二)寻找美德

    跳读课文1-16段,分别找出体现老王善良和我及家人善良的事件,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

    (1)老王的善良

    第一件事:送冰(冰大价等,费用减半)

    第二件事:送钱先生去医院(不要钱,拿了钱不放心)

    第三件事:改装三轮(乘客不会掉落)

    第四件事:送鸡蛋、香油(不要钱,送我们)

    (2)杨绛及家人的善良

    (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

    (2)送老王大瓶鱼肝油。

    (3)老王再客气作者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4)关心老王的生计

    (5)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给了钱。

    (6)担心老王摔倒,对没请他坐下喝茶感到抱歉,心里不安。

    (三)品味善良。

    请同学们速读8-1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1.老王是在什么样的身体状况下给我送香油和鸡蛋的?

    2.老王说了不要钱,为什么又接过了钱?他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3.面对送香油和鸡蛋的老王,我有哪些反应和感受?

    四、感悟情感领会主题

    杨绛一家一直关爱老王,帮助老王,可为什么在老王去世几年后,她还觉得愧怍呢?老王究竟最需要什么?

    杨绛给予老王的是同情,老王给予杨绛的是感恩。

    老王需要的是真诚、平等和尊重!

    五、拓展延伸

    老王离世已经很多年,可像老王那样的人在我们身边还不少。面对他们,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1、国家、社会在行动。2、学校在行动。3、关注他们,我们当代中学生准备做些什么呢?请拿出纸笔写写。

    六、结束语: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

    七、作业:1、课后练习三

    2、阅读《我们仨》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3

    教学方法 说读讨论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掌握“自”“至于”“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2、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过程与方法: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当堂成诵。积累重点词语。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①如有条件先欣赏《长江之歌》,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

    二、作者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都城,今山西大同市)和洛阳担任过御史中尉等中央官吏,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并且爱好游览,足迹遍及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江苏、内蒙等地,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阅读了大量地理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他认为,地理现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历代的更迭,城邑的兴衰,河道的变迁和山川名称的更易,地理著作必须不断充实完善。他参阅了四百三十七种书籍,通过自己的实际考察,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巨著,是集当时地理学大成并且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巨著。

    关于三峡:《辞海》注解。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一百九十三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九十公里,宽谷段合长一百零三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抽四个同学每人翻译一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理解字词: 词语略

    二、分析理解:理解课文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②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③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a略无阙处(毫无) b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c夏水襄陵(漫上) d不见曦月(阳光)

    e或王命急宣(有时) f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g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h绝周谳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i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j飞漱其间(冲刷)

    k良多趣味(很) 1.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m.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n.林寒涧肃(寂静)

    3、分析层次结构:第一层(从开头至“不见曦月”),写三峡两岸的山。第二层(从“至于夏水襄陵”至“不以疾也”),写三峡的夏水。第三层(从“春冬之时”至“良多趣味”),写三峡的春冬景色。第四层(从‘每至晴初霜旦“至文末),写三峡的秋天景象。

    4、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三、合作探究,品析美景——同学们,三峡很美,哪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____ 美,你看 ”的句式说一说吗?

    例:三峡的 山 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山——奇险 夏——急猛水—一春冬——清幽

    水——急流回旋 秋——凄凉

    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描写了“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体验,比较拓展——1、联想体验: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展开想像,感受心中的三峡美景,并用我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

    2、比较拓展—— ①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②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五、总结、延伸。

    1、总结存储: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课外延伸:①背诵翻译课文。②做好相关练习③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4

    教材简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有不少是对大自然旖旎风光的专笔描述,但本文的重点则是放在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水经注》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之所在。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①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②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③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告别三峡”文化专题——三峡画展、诗三峡;三峡风光图片;录音;自制教学挂图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先欣赏“三峡风光”(以《长江之歌》为背景音乐),后解说:2002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2003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如此美丽的自然三峡就这样被历史分为两段:一段永远沉入水底,这是令人遗憾的;幸运的是还有另一段烙印在了我们的记忆中。烙印在我们记忆中的,除录像、光碟、图片外,文学作品中也保存了自然三峡的美丽。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读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三峡》一文录音。

    二、欣赏了三峡壮丽的风光,听了《三峡》一文的录音,你能说出三峡最美之景是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

    三、大家想不想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吗?

    同学们分组合作,再读课文,理解句意,并施展自己的才能,泼墨弄文,展现这美丽的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四、展示交流,共同总结三峡山峻水急等特点。

    五、默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交流感受。

    六、本课时小结

    七、拓展与延伸(作业)

    要求学生课后利用图书馆、网络媒介、书店等,再搜集其他写三峡风光的诗句、图片或自己根据课文内容创作。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5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4.感知三峡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增强文言语感。

    2.理解文意。

    3.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脉络,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唐代诗人李白有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写了三峡的风光,请同学们齐声朗诵。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今天我们走进另一篇文章,来更细致地领略三峡的景色。

    二、介绍三峡: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风景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三大峡”。

    瞿塘峡雄踞长江三峡之首,西起白帝城,东至巫山大溪镇,全长8公里,以其雄伟壮观而著称。瞿塘峡锁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巫峡自巫山县城东大宁河起,至巴东县官渡口止,全长46公里,有大峡之称,以幽深秀丽称奇于天下。巫峡两岸群峰,以十二峰为奇,它们各具特色,尤以神女峰最为纤丽奇俏。“秀峰岂止十二座,更有零星百万峰”。

    西陵峡滩多流急,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整个峡区都是高山、峡谷、险滩、暗礁。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三、走近作者

    1.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读一下关于本文作者及代表作品的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他一生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对祖国河山十分热爱,对地理风物精切钻研。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

    《水经注》是给《水经》所作的注文。《水经》是记述我国河流水道的一部专著,书中列举大小水道137条,内容简略。郦道元作注时大为扩展,介绍了1252条河流,除记载水道变迁沿革外,还记述了两岸的山陵城邑、风土人情、珍物异事。《水经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有很*价值。

    2.教师点明《水经》、《水经注》与《水经疏》三者之间的关系。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听范读,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明确读音。

    3.自由朗读。

    4.分组齐读。

    五、再读课文,理顺文章大意。

    (一)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A)三个标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B)两个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C)五个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D)具体方法:

    1、留

    保留法。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或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词语,不必翻译。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这里除了“春、谪守”之外,都要保留。

    ②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黔州那个地方,从未有过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了一头驴子到那里去。(“驴”、“船”古今的词义完全相同,翻译时不能改变它的原意。)

    2、删

    就是删除,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和凑足音节的助词等虚词,因在现代汉语中是没有词能代替,故翻译时无须译出,可删去。

    ①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②“夫战,勇气也。”--“战斗,靠的是勇气”。--“夫”为发语词,删去不译。(《曹刿论战》)

    ③“孔子云:何陋之有?”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

    3、补

    (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

    (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①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②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相同、一样)

    ③祖母刘(氏)(怜)悯臣孤(独)弱(小),躬亲抚养。

    ①*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那个表演*的人坐在帷幕里,帷幕中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纸扇、一块醒木罢了。(《*》)

    ②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阿房宫赋》)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三”后省略了谓语“鼓”,翻译时要补上。(《曹刿论战》)

    4、换

    (替换法)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最常见的是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调换文言文的单音节词;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1)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璧上有瑕疵,请允许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黔之驴》)--咬断了它的喉咙,吃尽了它的肉,才离去。(“断、喉、尽、去”均为一个字换为两个字)

    5、调

    (调整法)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生在我前面的人,他们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且拜他为师。

    ②求可使报秦之人--寻找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③还自扬州。(《伤仲永》)(状语后置)--从扬州回家。

    6、变

    "变",就是变通。遇到活用词时,应灵活地译出该词的活用意义。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另外对古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见义这些用了繁笔的文句翻译时要加以还原,用简笔的形式翻译。

    ①波澜不惊--(湖面)风平浪静。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二)按照这“六法”,学生细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资料独立疏通文意。

    六、作业

    独立思考,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复习文学常识导入。

    二、检测作业完成情况

    1.交流翻译心得。

    2.小组内提出完成作业过程中的难点,合作交流。

    3.全班合作互助,翻译全文。

    参考:

    在三峡的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几乎没有半点空隙。层层叠叠的山岩峰峦,遮蔽了天空,挡住了日光。假如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到了夏季,大水漫上两岸的丘陵,上行、下行的水路都断绝了。有时皇帝有诏命必须火速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动身,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即使骑上奔驰的骏马,驾着长风飞翔,也没有如此迅速。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全文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每个层次主要写的是哪种景物?

    明确:

    三峡的山、水。

    两个。

    一层:三峡的山。

    二层:三峡的水。

    2.第二个大层次又分成哪几个小层次?

    明确:

    夏季的三峡。

    春冬的三峡。

    秋季的三峡。

    四、研读第一层次:三峡的山

    1.作者集中写三峡的山的是哪一段?

    明确:第一段

    2.写出了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山高岭连,峡窄水长

    3.作者是如何体现三峡山的特点的?

    明确: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先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来写三峡山高岭连的特点,再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势高大狭窄的特点。

    4.本文是为《水经》作注,应该重点在写水,可是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才开始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因为山势造就水势,写山的特点,为写水作了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五、研读第二层次:三峡的水

    研读:夏季的三峡

    1.夏季的水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水涨流急,交通阻断。

    2.在写夏季三峡水是,作者运用哪些方法去体现三峡特点?

    明确:

    (1)王命急宣--侧面体现

    (2)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夸张,对比。

    六、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

    2.搜集关于三峡的神话传说。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

    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

    (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zhngxīxiāngsùyǎnzhǔ

    阙嶂曦襄溯?属引

    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词语:

    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漱;良;肃;属引;

    句子

    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归纳并板书:

    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夏:急

    水春冬:清荣峻茂

    秋:哀婉凄异。

    2、体会本文语言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1)动静结合。

    (2)有张有弛。

    3、再次齐读课文,读出韵味。

    三、作业:搜集描述三峡的其它文学作品,小组交流。

    原文翻译

    原文

    自(1)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重岩叠嶂(3),隐天蔽日,自非(4)亭午夜分(5),不见曦(6)月。

    至于夏水襄陵(7),沿溯(8)阻绝。或王命急宣(9),有时朝发白帝(10),暮到江陵(1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12),不以疾也(13)。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4),回清倒影(15)。绝巘(yǎn)(16)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17),清荣峻茂(18),良(19)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20),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2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2)。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自:在,从

    三峡:指长江上游重庆、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2)略无:完全没有。阙:通“缺”,中断。

    (3)嶂(zhàng):高峻险拔如屏障一样的山峰。

    (4)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5)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6)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xiāng),上。陵,丘陵,小山包

    (8)沿:顺流而下(的船)。溯(sù):逆流而上(的船)。

    (9)或:有时。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传达。

    (10)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奉节东。朝:早晨

    (11)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12)虽:即使。奔:奔驰的马。御:驾着

    (13)不以:不如。此句谓和行船比起来,即使是乘奔御风也不被认为是(比船)快,或为“以”当是“似”之误。(见清赵一清《水经注刊误》)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绿潭:碧绿的潭水。

    (15)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绝:极高。巘:山峰

    (17)悬泉:悬挂着的泉水瀑布。飞漱:急流冲荡。漱:冲刷。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实在,的确。

    (20)晴初:天刚晴。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引:连续不断。属(zhǔ):动词。连接。引:延长。凄异:凄凉怪异。

    (22)哀转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绝:消失。

    (23)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24)沾:打湿。

    (25)三声:几声。这里不是确数

    (26)裳(cháng):衣裳。

    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中间没有空缺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住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丘陵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隔了。如果有时皇上的命令要紧急传达,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的快啊。

    每到春季和冬季,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挂着的瀑布冲荡在岩石山涧中,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许多趣味。

    每到秋雨初晴、降霜的时候,树林山涧一片清凉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啸,叫声不断,声音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了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所以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划分朗读节奏:名字:“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chóng)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zhāo)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jiān)/千二百里,虽/乘奔(bēn)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bǎi),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cháng),猿鸣三声泪沾裳(cháng)。”

    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连词】承上启下(到了)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3.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4.泪沾裳(裳古义:古人的下衣

    今义:衣服)

    5.不以疾也(疾古义:快

    今义:疾病)

    6.良多趣味(良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7.属引凄异(属古义:连续

    今义:属于)

    8.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声古义:几声,不是确数

    今义:三声)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写作‘山’字旁在一个奉‘献’的‘献’)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群响毕绝:停止

    以为妙绝:极点

    ③清:回清倒影(清波)

    清荣峻茂(水清)

    ④属:属引凄异(属(zhǔ):动词。连接)

    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在,的确)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善良)

    疾: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病)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这里指中断)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婉转)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下霜)

    ④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⑤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⑥林寒涧肃(寒,清凉;肃,寂静。寒、肃,在句中充当谓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特殊句式

    1.两岸连山:省略句,省略定语“三峡”。

    2.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乘船)快。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茂,实在是趣味无穷。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两岸的山丘,顺流而下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搁了。

    4、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到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译:层层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7、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译: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空缺的地方。

    赏析

    本文是《水经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的一条注。记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能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总写三峡的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自三峡七百里中”,交代峡之长,接着指出两岸山的特点在于“连”。“略无阙处”,毫无残缺的地方,进一步写“连”。下面接着写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复叠,山上垒山,说明山高。山隐,遮蔽住太阳匿于天空,从另一个角度写山的高。“重”和“叠”,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瞰而得;“隐”和“蔽”,以天和日来衬其高,乃仰视所见。下面两句,则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以上特点。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时候才能见到太阳和月亮。如果不是“两岸”连山,哪怕只有一岸连山,也不会形成这种状况;如果连山有缺,其他时间于缺处也能见到日月;如果连山不高,也不必待到这时才见日月;如果三峡不窄,其他时候也可见到日月。正午见日,夜半见月,由特定条件充分显示了三峡特点。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夏季三峡情景:水涨流速,交通阻断。夏季水涨,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了。这里所写的是水势大水流速情况下的通例。下举一特例,以进一步证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紧急命令要向各地传达时,才会有航船。这一方面照应了平常情况下是“沿溯阻绝”的,同时借此可写出船行之快。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补笔交代“其间千二百里”,则时速约为百里,加上更用奔马和疾风作比较,给人的感受也就更为形象而深刻了。

    本节承上段而来。上段写三峡山的特点,为本节写水设置了条件。山高,则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连,则水不得他泄,必然尽在漕中。峡窄,则断面小,单位面积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涨”的因素和峡的特点及条件,构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时三峡情景:水退潭清,风景秀丽。以“春冬之时”领起,很自然地转换了描写对象,时易则景异,镜头中摇出了另外一种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这里先写俯视江中所见。“湍”是动态,“潭”为静境。以“素”饰“湍”,水如白练,明净轻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间青,水光变幻。深水为潭,以“绿”饰“潭”,益见深沉宁静。水中有影,则水平如镜,倒影入潭,更觉风光秀丽。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堪称秀丽隽逸。下文即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以“绝”状山,以“怪”写柏,道出了当地的自然特征。山岩陡削,高耸入云,故为“绝”。山上的柏树,托足于岩石之间,正午之时方见日光,它要曲体向阳,加之峡窄风大,自然枝干扭曲,何况年代久远,当然要变成“怪”形。在这人迹罕至、鸟兽少见的境地,“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投进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顿觉生意盎然。作者写此,还只是给“悬泉瀑布”勾勒出一个背景。山静、泉飞、柏怪、水奇,静中有动,声色纷沓,山水相配,构成了一幅挺拔超脱的图画,这和“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又大为异趣。最后作者总括说:水清、木荣、山峻、草茂,实在富有趣味。以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将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写,要兼及两季的特点。冬季水竭,才会出现“素湍绿潭”,春天物鲜,始有草木“荣茂”。本节所写与上节所述,意趣迥异。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险,春水富趣。作者认为三峡风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对三峡“悉以临惧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径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秋天三峡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开笔多变。接着以实景补足前意,林涧之间,清冷肃穆。这时已无江水喧腾,也不见草木争荣,而是充满了凄清肃杀的气氛。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写猿又分两层,一是直接叙述,一是引渔歌为证。写猿又围绕着“山”和“哀”两个重点,从而显示秋峡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长”形容啸,送声长远,暗示是在长峡之中。“空谷传响”,直言在山中。“久绝”,回应“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

    本文虽属节选,但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见功力。由于作者曾“践跻此境”,有具体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峡的特点和不同季节的风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总后分的办法,按季节分层次,写得起迄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选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几笔,使境界全出,叫读者恍如身临其境。如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水流湍急,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风光妩媚,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都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再次,各个部分,各有侧重,互相映衬,互相补充,从不同角度写出了三峡特色,而下面的三个部分,又都围绕着首段关于山峡总的特点来写。最后,作者运笔富于变化,有正面落笔,有侧面烘托,有粗线勾勒,有工笔细描,有明言直写,有隐喻暗示,有全景鸟瞰,有特写镜头,有仰观远景,有俯察近物,有绘形写貌,有摹声录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语,虽只几百字的短文,却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清猿怪柏,真可谓片言敌万语,尺素罗千里。

    词类小结

    略无:完全没有。略,这里是完全、全部的意思。

    阙:通“缺”,空缺

    嶂(zhàng):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中午。

    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夏水襄陵:夏天大水涨上了高陵之上。襄,上。陵,大的土山,这里是丘陵的意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王命:朝廷的文告。

    宣:宣布,传达。

    朝发白帝: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白帝:城名,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奔驰的快马。

    御风:驾风。

    以:也不如,可作“认为”

    素湍:白色的急流。

    绿潭:碧绿的潭水。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巘,凹陷的山顶。

    飞漱:飞流冲荡。漱,冲荡。

    悬泉: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泉水。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良:实在,的确

    晴初:秋雨初晴。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属(zhǔ):动词,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凉怪异。

    哀转(zhuàn)久绝:悲哀婉转,很久才能消失。转,同“啭”,婉转。

    巴东:汉郡名,在现在重庆云阳、奉节一带。

    沾:打湿。

    *注意区分绿:绿色。蓝:深青色。苍:青色(深蓝或暗绿色)。碧:青绿色。青:蓝色。

    三峡郦道元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

    夏天:从江水奔腾的速度描写水流湍急

    春冬:从两岸的景色与江水交相辉映,交织出一幅美景

    初中语文的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把握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方法。

    2、学习从朴素的语言中体会深沉的感情,领悟深刻的思想。

    3、理解、积累“塌败、愧怍”等词语。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通过品读法、探究法、拓展法等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回报善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乘坐过三轮车?大家有没有跟三轮车夫攀谈过?

    师:大家对他们的生活了解吗?

    师:我也不了解,只是觉得他们的工作很辛苦。直到有一天,我读到杨绛的《老王》,才蓦然发觉:辛劳的、苍凉的人生原来也可以泛起温情的波澜——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今天由我带领大家来聆听一个关于三轮车夫的故事——

    二、介绍作者

    杨绛是个女性很有学问的作家。她饱读诗书,有极高的文学成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是大家课外必读作品。她的先生钱钟书学问更大,《围城》是他的代表作。大家有没读过?它是一本很幽默很深刻的书。

    三、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听读课文。思考明确下列问题:

    1、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我”与老王的交往。

    2、大家听完这个故事,觉得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老王是一个不幸而善良的人。

    3、老王的生活很苦,他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谋生手段 生理缺陷 居住条件 生计艰难

    4、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愿意给我们带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去世前一天还拿了香油、鸡蛋上门来感谢。

    5、老王之所以会这样善待“我”,是因为“我”也是一个——

    善良的人

    6、作者一家人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作者一家人都关怀老王,常坐他的三轮车,照顾他的生意;知道他有夜盲症,送他大瓶的鱼肝油;老王送冰,不要他减半收费;不坐老王的车了,还问他现在的生活如何;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也给了钱,不让他白送等等。

    四、局部研读

    问:这两个人物交往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情节,其中写得最详细、最感人又最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哪个情节,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还有我对老王的怀念。

    问:请大家饱含深情地把这个部分读一遍。有一天——开始。

    生齐读第8-16段。

    作者对老王作了哪些描写?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大家说,作者把它比成“僵尸”,又打上一棍会散成一堆白骨。这个句子用了哪些修辞?

    比喻、夸张。

    问:这两种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写出老王的形象。作者对他的同情

    问:我在读作品时,还读到一个细节,觉得很奇怪,就是老王给我送来鸡蛋和香油时,我想还钱,老王说不要,可他还站在那里等我,为什么等我呢?

    因为他和我是真诚交往的。老王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怕我觉得欠他一份人情,怕我觉得不安,他是真心关心我的。

    问:老王自己那么穷为什么还要给我送香油鸡蛋?

    “我”对老王的关爱,以及老王知恩图报的美德。

    问:善良老实的具有金子般心灵的老王就这么去了,在他生前经常照顾他的杨绛有什么感受?

    明确,作者有愧怍之感。因为:①她觉得自己照顾老王太少。②她觉得自己拿钱去“侮辱”了他。③没有接受老王真诚的感激,让老王临死前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也实现不了。④对生病期间的老王关照太少,连他死了也不知道。

    五、读后的思考:

    ①从“我们一家”和“老王”的关系来看,你认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是什么?

    明确:爱心善心、人道主义精神、平等相待的观念等。

    ②社会上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运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面对生活中那么多的“老王”,我们应该怎样做?

    明确:把爱心献给他们,以善良对待善良。(指导学生齐读)

    六、拓展延伸

    问题:那么,我们周围是否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他们?

    七、总结

    我们生活在幸福中的时候,不要忘了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是孤独的。同学们,愿我们大家人人心中有爱,人人都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八、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老 王

    杨绛

    不幸而善良的老王

    关爱

    同情 平等观念

    愧怍 人道主义精神

    “幸运”而善良的我

    Top